
400-123-4567
+86-123-4567
时间:2025-09-09 14:56:09
秋高气爽,万物华茂。日前,全国工商联创新型成长型民营企业赋能对接(黑龙江专场)活动走进齐齐哈尔--中国鹤家乡,这里的广袤绿色田野与独特气候,不仅是全国农业资源的金字招牌,更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。
在这片绿色田野与黑土地上,汇聚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发展潜力,黑土地上的每一粒玉米、每一滴奶、每一滴白酒等产品,流淌的不仅是龙江的精神,还承载着龙江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图景。
齐齐哈尔以绿产业保护黑土地,走出了不少优质企业,飞鹤乳业就是这片土地孕育出的成功企业之一。从一个年销售只有3000万元的地方品牌,成长为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的企业集团。
走进飞鹤工厂,迎面而来的是一幅幅现代化乳业发展的图景。在这里,从牧草种植到奶牛饲养,从生产加工到售后服务,全产业链贯穿每一个环节,鲜活营养与科技创新交相辉映。
据悉,飞鹤历时十余年打造了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第一条完整的全产业链,实现了从源头牧草种植、规模化奶牛饲养到生产加工、物流仓储、渠道管控乃至售后服务各个环节的全程可控,除此之外,飞鹤在全产业链基础上,研发了一系列数字化、智能化工具,将数字化应用于各个环节,目前,飞鹤已将数字化运用于牧场、工厂、供应链、渠道管控和消费者服务等各个环节,实现了从挤奶到加工的自动化、一体化、智能化发展,不仅可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,也为打造极致新鲜的供应链筑牢了技术根基。
以绿产业保护黑土地,既是对黑土地的保护,也是对企业产业链升级的促进,能够实现在黑土地上共生、在产业链上共赢。这片黑土地,为广大企业提供了大展身手的广阔天地。
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。同样是从事奶粉行业,黑龙江中牧优贝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叶琳认为,智能制造与双碳目标是品质与责任的双重升级。简单来说,就是通过更高效的方式生产更绿色的奶制品。
叶琳介绍,这几年公司在双碳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。通过精准控能,在厂房屋顶铺设太阳能板,实现自发自用;在包装方面,全面推广绿色环保包材,其中奶粉罐全部使用可回收金属,内层膜改为植物基材料,彻底告别传统塑料污染。此外,公司还通过牧场减碳行动,比如开发牛场管理智能软件,帮助合作伙伴有效降低养牛过程中的碳排放。
民营企业的创新与年轻化,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,更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。
走进拥有百年历史的北大仓酒业,这家酿酒品牌正在用现代科技赋能传统工艺,为沉淀深厚的酿酒文化注入崭新的时代活力,展现出传统产业焕新发展的无限可能。
黑龙江北大仓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总裁隋熙风认为,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。她介绍,北大仓对白酒工艺的精雕细琢,使传统与创新结合。从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到AI技术的优化应用,北大仓在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合作中,揭示了酿酒微生物的遗传谱系,并通过菌种优化提升了发酵效率与品质。其5M计划的研究成果为传统酒业技术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撑,也使酱香工艺更加数字化、柔顺化和健康化。
为了让好产品被更多人看到,北大仓一直在努力。针对年轻消费者口味的变化,北大仓主动调整产品策略,从经典工艺到年轻化酒液品质的创新,历史与市场形成了新的交集,这一转型不仅展现了品牌的生命力,也让其产品更加贴合新时代的需求。
酒香也怕巷子深。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产品走向全国市场,能让更多人了解齐齐哈尔,了解黑龙江,重新认识这片沃土。
瞄准的目标是探索酱香工艺的时代化特征,在工艺上逐步实现标准化、数字化,在酒液口感上实现越来越柔顺,越来越健康,这一次,满足年轻人需要成为北大仓的市场诉求。
像北大仓这样的传统企业,黑龙江有很多,他们在守正创新中挑战自我,用科技点燃产业转型的新希望。
我们作为农业企业,既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也是高新技术企业,在打通实验室到农田的最后一公里上,一直在努力。黑龙江省李家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华介绍,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,企业定位很重要。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针对东北寒地水稻低温冷害问题,联合黑龙江省农科院定向研发耐寒品种,将实验室育种周期缩短30%,并实现亩产提升12%。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变压器,我们要把实验室的微电流放大为产业发展的强动力。李文华认为,只有通过机制创新打破产学研壁垒,才能让农业科技真正扎根本土、服务民生。
当前食用菌行业面临的最大痛点是产品同质化严重,原字号产品过多,导致行业准入门槛低、内卷化加剧,不少产业主体难以盈利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食用菌深加工显得尤为迫切。黑龙江天锦食用菌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鹏指出,通过深加工开发,企业能够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。为应对行业困境,黑龙江天锦食用菌有限公司与齐齐哈尔大学展开合作,研发了一条智能化锁鲜菌菇生产线。这项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食用菌深加工领域的空白,还提升了生产效率,扩大了产能,同时增强了能源利用效率,降低了碳排放,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。
高鹏表示,企业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,抓住政策红利,充分利用国家对现代农业、生态农业、家庭农场等领域的大力支持。
走进黑龙江阜丰有限公司,呈现的是紧密协作、高效运营的现代农业产业画卷,阜丰公司依托黑龙江黄金玉米带的核心资源优势,创新订单农业模式构建了高效原料供应圈,通过玉米深加工产生的副产物支持当地牧场,形成了种植-加工-养殖-还田的闭环产业链。
企业充分利用地缘资源优势,通过技术创新、政策支持和深度协作,从全产业链角度优化布局,提升附加值、延长链条,逐步形成了资源利用高效化、产业链条闭环化、企业发展绿色化的特色发展路径。黑龙江阜丰公司负责人郑成鑫介绍道。
仅有优势资源和模式还不够,政府发挥了关键作用。在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,齐齐哈尔形成了资源、技术、政策高度协同的产业链优化路径,为实现从冷资源到热产业的蜕变提供了强大动能。
郑成鑫介绍,通过牵头搭建科研合作桥梁,政府组织企业与东北农业大学、江南大学等科研机构联合攻关技术瓶颈。在地方政府税收优惠与项目配套资金支持的合力下,龙江阜丰不仅降低了创新成本,还建立了稳定的技术突破支点。
地方政府精准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,为我们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动能。政府不仅全程指导协助我们成功获得高企认定,将企业所得税率变为15%,更全力保障研发费用100%加计扣除政策应享尽享。郑成鑫介绍,这两项政策叠加发力,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税款,显著降低了创新成本与风险。这些真金白银的税收红利,直接转化为企业持续投入菌种改良、发酵工艺升级及高附加值新产品开发的核心资金,形成了减税增投-技术突破-效益提升-再创新的良性循环,成为驱动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坚实后盾与核心动力。
齐齐哈尔市铁鹰摩擦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尹卓君表示,企业必须围绕自身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商业价值开展战略布局,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调整定位。尤其是小微企业,更需在细分市场中深耕,力争做到行业第一。
目前许多民营企业的热处理工厂存在重视度不足的问题,实际上有许多浪费是可以通过优化管理和技术手段来避免的。这不仅能够降低成本,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推动企业更可持续发展。尹卓君介绍,2023年,铁鹰公司购买了齐齐哈尔大学材料学院的专利技术,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氮化热处理生产中。新技术的引入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--不仅增加了装炉量、缩短了生产周期,还使氮化层更加均匀。
黑土地孕育无限生机,资源优势与区位红利在这片广袤大地上交汇融合,吸引着众多企业的目光。
吉林省北药中药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公晓颖介绍道,来到齐齐哈尔后,他对这里的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
让他真正心生激动的,是泰来县提供的闲置资产,其中一个药厂,让他意识到潜藏机遇。这个药厂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,对我们企业的发展非常适合。这一区域资源丰富、交通便利,是理想的产业布局地。利用这个基础,我有信心将这个药厂改造整合,打造成为黑龙江省内最大的中药饮片加工与集散中心。
在公晓颖的计划蓝图中,不只是简单的中药饮片加工,而是与蒙药的深度融合。他谈到,黑龙江与内蒙古紧邻,地理和资源相辅相成。借助这一关键区位,我们可以依托内蒙古的蒙药基础,将中药与蒙药结合,打造蒙药集散中心。
如今的中医药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。如果将闲置药厂赋予它新的生命,将实现更高效、更闭环、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,与区域资源互动共生。
与此同时,齐齐哈尔的鹅产业也成为备受瞩目的亮点。作为东北经典菜肴铁锅炖大鹅的原料,大鹅不仅承载了区域美食文化,更激发了企业家对产业升级的兴趣。
这次来到齐齐哈尔,我不仅参加了全国工商联组织的企业家交流活动,更进行了实地考察,从养殖基地到屠宰场,再到深加工企业,全程观察与调研。黑龙江的气候环境也非常适合优质鹅种的繁育与养殖。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CHO、党支部书记、工会主席谷云盛谈道,鹅的品类发展还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,真正能够走向全国市场,占领消费者心智的品牌仍十分有限。
绝味食品用鸭脖这款单品,成为知名连锁企业。如今,绝味食品也在寻找新的产品线,希望能探索鹅产业这片蓝海的机会,希望与齐齐哈尔展开深度合作,或将在大鹅产业上寻找到更加契合的合作点。
百闻不如一见,参会企业感受颇深。千喜鹤创投负责人刘继鹏谈到,过去他对齐齐哈尔的了解多来源于第三方信息,而通过这次活动,他切身感受到,这座城市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农产品资源丰富,更体现在其逐步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配套设施。
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企业的核心追求。我们的公司名称中带有鹤字,象征着希望与飞翔。这次来到齐齐哈尔--鹤的故乡,更让我们感受到使命与担当。我们有信心、有能力、更有实力,通过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,围绕食品加工、物流供应链、中央厨房等创新项目,做出切实成果。刘继鹏介绍道。